连云港

当前选择:连云港

当前位置: 学大教育 > 连云港资讯 > 基础教育指南 >家教课堂

对待孩子的三种态度分别是什么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11-27 22:02:54

孩子是我们的心头肉,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带给孩子们最好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差。帮助孩子成长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下面是学大教育的专家们为大家带来的对待孩子的三种态度分别是什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俯视、仰视、平视,这是当代中国的三种教育观。其实,谁都不是谁的皇帝,谁也不是谁的仆人。父母既尊重孩子,给予孩子充分的平等和自由,同时,也要让孩子承担相应的责任,懂得遵守规则。

问: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对孩子进行“俯视教育”,不把孩子当“人”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两种原因造成了这个现象。一是由于经济或工作的原因,不得不远离孩子。聚少离多,使之成为留守儿童,或者认为孩子还小,相处不那么重要;二是看似重视孩子,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投入很大,其实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只满足自己的感受,“沉醉”于自己的付出。

父母很少会专门地学习儿童成长中特别重要的儿童心理、儿童教育、儿童权利等知识。大多数的父母,都是凭着自己童年的经历,再加上社会阅历,简单粗暴地对待单纯敏感的儿童。

孩子在身体、思想上的不成熟,使很多父母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孩子也拥有独立的人格。他们认为,不用陪伴孩子,反正他也听不懂大人的话;不用带孩子去旅行,反正孩子也记不住什么;不用顾忌孩子的感受,反正孩子的想法很幼稚。

问:什么是“包裹儿童”?这种现象反映出当代父母什么样的教育失误?

答:所谓包裹儿童,就是孩子被当做包裹一样被搬来搬去,看似每个搬运包裹的人都对包裹负责,但其实谁也不会去尊重包裹本身的意愿。

诡异的是,很多看似非常重视孩子,同时家境也很好的家长,其实制造了更多的“包裹儿童”。我知道这样说,很多父母都会觉得自己委屈,为什么付出了那么多,还被称为包裹儿童的制造者。我曾听到两位妈妈聊天,一位妈妈说,她刚去了孩子的寄宿学校,给了孩子一大沓钱,还送给了老师很多礼物,“那可是最好的私立学校,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才进去的”。

走访过一些大城市之后,我更见识了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超过了我所能想象的极限。他们选取最贵的私立医院,花几十万生育孩子;他们请最贵的月嫂,把婴儿送到高档的育儿中心,去洗澡、游泳和按摩;他们送孩子去几万元课程费的早教中心,让穿着制服的老师,教自己的孩子学爬行、挥手;当然,他们送孩子去最贵的幼儿园,最贵的各种兴趣班,给孩子安排好每一个小时的时间……在这种“俯视教育”的观念之下,产生的仍然是包裹儿童,只不过是比较昂贵的包裹儿童罢了。

养育孩子最困难的是哪一个部分?不是为之付出多少金钱,而是付出多少时间;不是为他安排所有的道路,而是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不是给他最好的资源,而是信任的眼神和紧紧的拥抱。

父母没有义务讨孩子的高兴,更不应以服从的姿态去讨好孩子。那么,判断“是否过度关注孩子”的尺度在哪里呢?很简单,当我们发现孩子没有什么正当的理由,却让我们不停地为之忙碌,并且觉得讨厌或烦躁时,就说明已经处于过度关注孩子的状态了。

问:近年来出现了家长给孩子起名“贵族化”的趋势。这种对孩子进行仰视的教育有何不妥之处?

答:现在对孩子称呼的转变,和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有直接的关系,是整个教育观念的折射。当父母把孩子称呼为公主、殿下、某董、某总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把自己的地位降低到某大臣、某侍卫、某员工、某下属了。中国的很多父母,特别想把自己的人生期望,寄托于孩子身上——没有实现的梦想,让孩子去代替自己实现。

这其实是非常不公平的一种重视。父母看似把所有的希望和寄托都给予了孩子,并为此付出了所能付出的全部,但其实是一种自私的行为。我个人非常不喜欢的一句口号,是“一切为了孩子”。如果我们的所作所为,维护了孩子的权利,那么可以说一切为了孩子。但是,若因“为了孩子”而失去了父母的一切,那么我认为就是不恰当的。

很多父母很难过这个心理的关口,“才屁大一点的孩子,讲什么平等,讲什么尊重,讲什么权利”,“怎么可能,老子和儿子怎么能够平等,儿子不听老子的,简直是荒谬”,“真是可笑,成人比孩子的知识和阅历都多得多,孩子怎么可能和父母平等”。其实,在平视的教育下,父母首先应该失去的,就是对孩子的统治权。

问: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如何既能互相尊重,形成平等的关系,同时也起到父母的引导作用呢?

答: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让孩子拥有自己的空间;二是让孩子拥有发表意见和见解的自由;三是让孩子拥有选择的权利;四是让孩子拥有独自社交的权利。我知道,就现实的情况而言,很多成年人也还没有享有类似的权利。但是,这就更需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拥有这些权利。如果这样,这个世界应该会变得越来越好。

拥有自己的空间,是指孩子可以不用随时处于父母的监视之下。他可以在独立的空间内享有自由,父母需要经过孩子的同意,才能进入他的空间。言论的自由,是指孩子拥有发表自己的意见的权利。无论是什么样的问题,尤其是涉及到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必须征求孩子的意见,并尊重这些意见。

选择的权利,这是言论自由的下一个阶段。就是当孩子已经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父母要尊重这些意见,不能强迫孩子执行父母的意见,哪怕父母认为多么正确,多么有益。最后,是社交的权利,这是很多父母都容易忽视的一个权利。孩子有选择自己的朋友,以及用自己的方式去和朋友相处的权利。这是孩子独立认识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父母要成为孩子的合作者,而不是教导者。在人人具有平等意愿的社会里,我们不能控制和命令别人。平等,就是每个人都有为自己做决定的权利。

父母要接受这样一个残酷但是却是无比现实的事实:孩子早晚要离开父母,独立成人。父母的最大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完成独立。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保护”而是“尊重”,把孩子的自由和权利还给孩子。

问:在平等的关系中,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教导孩子呢?

答:我觉得,最好的父母,是隐形的父母。做“隐身”的父母,陪在孩子身边,只在他需要和迷茫的时候才“显形”。在和孩子的交往中,利用合适的机会和孩子平等沟通,让孩子开心地接受父母的建议和引导。要知道,孩子有着无人能够预测的潜能,有着属于自己的未来和独特的成长轨迹,不是家长所能规划的。

最后,既然是平等,那么,当父母给予孩子平等的权利的同时,也应要求孩子遵守对等的义务——就像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成年人一样。也就是说,在享有自由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就解决了绝大多数父母的担忧,即“给予孩子平等自由的权利,孩子走错路、犯错误了怎么办”。

其实,只要父母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信任,以及平等、自由,孩子反馈出来的结果,往往会超出家长的想象。

以上就是对待孩子的三种态度分别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了,找到一个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学大教育。

相关推荐
热点资讯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