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

当前选择:连云港

当前位置: 连云港学大教育 > 连云港资讯 > 连云港

家庭教育方法-引导孩子学会与人交往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8-31 18:33:29

孩子的教育是一门大学问,家长和老师们都要格外的注意相关的问题,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下面是我们学大教育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家庭教育方法-引导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快跟着我们学大教育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的内容吧。

一、为孩子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在一起玩是毫无意义的消磨时间,所以孩子想出去找朋友玩时,家长就会找出一些理由阻拦,有意无意地限制和减少孩子与同伴的交往,而让孩子多学习、识字、看书、或练习某项技能。做为教师首先要与家长沟通,向家长讲明孩子们一起游戏的重要意义,让家长知道孩子们在游戏中可以学习合作、互助、轮流、分离、学习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学习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让家长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如闲暇时多带孩子到公园、小区的绿地或亲戚朋友家去玩,鼓励孩子不断适应新环境,多与他人交往,可以让孩子邀请伙伴来做客,同时也要允许孩子到别人家做客,多给孩子创造结交小伙伴的机会,千万不要因为嫌吵、怕乱、怕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拒绝让孩子的小伙伴到家里来玩,对做客的孩子要热情、温和,尽量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和谐、自主自由的交往环境。

做为教师,在园里我们要有意创造孩子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使孩子的交往面得到新的发展。孩子之间的交往伙伴有一定的选择倾向,那些思维活跃、活泼开朗的孩子常常能找到游戏伙伴,交流过程中,常能等到一些新鲜的意见,而那些智力发展迟缓、不善表达、不善与人沟通的孩子往往游戏伙伴也很单调、贫乏,常常就是那么一、两个。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在组织孩子生活时,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调节孩子交往伙伴的对象,使孩子在集体中能积极与人合作、与人交往,这样不但使他们与人交往的心理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从别人那里得到了经验,促进了发展。如:在班级中不定期的调换座位,使一些不善表达、不善与人沟通的孩子尝试与新朋友交往。区角活动时,除了孩子自身游戏,选择伙伴以外,教师可注意观察孩子的游戏情况,人为地干预他们的活动,给孩子创造交往机会,林嘉娴在角落里捏了一个舞蹈小人,一个人在那里摆弄,我把他带到另一个有三人的游戏小组,对小朋友说:你们看,她的小人捏得多好,你们也做了这么多小动物,可以一起表演节目了,她愉快地加入了这个游戏小组的活动。

二、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能

孩子之间有种天然的亲和力,他们喜欢在一起游戏,但在游戏中常常出现各自游戏、互不干扰的局面,或互相攻击,争抢玩具的现象,这都是由于孩子年龄小,缺乏社会交往经验造成的。因此,教给孩子们一些友好交往的技能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我常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形式教孩子礼貌待人,要求孩子和老师、同伴、家长之间见面能相互问好,告别时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接受别人帮助后说“谢谢”,无意中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接受别人道歉时说“没关系”。

其次,我注意教给孩子主动交往的方法。如鼓励孩子把自己的图书、玩具拿出来一起与朋友分享,跟小朋友和老师说一说自己喜欢看的动画片,和小朋友拉拉手,抱一抱表示友好,和小朋友协商游戏的玩法等。

最后,对大班孩子来说,我注重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处理矛盾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我利用各种方法、故事、儿歌、情境表演或在孩子发生矛盾时通过具体事件生动形象地向他们讲明什么是友爱互助,什么是分享合作,针对孩子在交往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如:只有一个玩具,两个朋友都想玩,怎么办?小朋友打你时,应该怎么办?引导孩子归纳总结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如“两个人轮流玩”或者“两人一起玩”等。

三、游戏时多让孩子以强带弱,相互配合。

可以让能力强的孩子多带动能力弱的孩子,让性格开朗的孩子多和性格内向的孩子接触,让他们在交往中取长补短,互相影响。

在玩角色游戏时,赵玥琳扮演女主人,趁这个机会,我让郑俊超也加入到游戏中去,并告诉赵玥琳:你这么能干,再给你一个小妹妹吧!于是,赵玥琳带着妹妹去“服装店”,他对服务员说:“请给我妹妹拿件衣服”,服务员问妹妹:“你要哪件衣服”,她用手指指:“那件”, 赵玥琳就在旁边告诉她:“你要和人家说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就这样,在赵玥琳的提醒帮助下,郑俊超说了许多平时很少说清楚,说完整的话。

四、帮助孩子克服“自我中心”,培养利他行为

“自我中心”是孩子思维的一个显著特征。由于“自我中心”的影响,孩子的行为大多从“利己”的观点出发,这与现代社会要求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观是格格不入,严重影响了孩子与同伴的交往,因此,我们帮助孩子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发展利他行为。

首先,我利用文艺作品,对孩子进行形象的教育。孩子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直观生动的形象容易为孩子所接受。如《雷锋的故事》、《小羊过桥》等文艺作品中的正面形象来教育孩子。

其次,孩子的行为除了从父母、老师等成人那里学习模仿来的以外,绝大部分是从同伴那里学来的,他们通过同伴之间的交往,可以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作为教师,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方法,能强化孩子的利他行为,克服消极的行为,因此对一些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行为要及时提出表扬。

孩子有了交往兴趣,掌握了一定技能,克服了自我中心,发展了利他行为,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也就更受欢迎,就会被其他孩子亲近,积极与人合作,与人交往。

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一些独生子女在家里像个小太阳,但走出家门后胆小、自卑、孤僻,交往能力明显较弱。怎样让孩子融入到集体中去,成了一个大家关注的问题。由于孩子生活的社会空间主要是孩子园和家庭,所以,文章就孩子在孩子园和家庭两个方面简要论述了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希望通过孩子园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来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

家庭教育方法-引导孩子学会与人交往的相关内容在这里我们学大专家已经全部呈现给大家了,感谢学大专家的精彩分享,以后我们会有更多的精彩的内容分享给大家,敬请关注。

相关推荐
热点资讯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