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

当前选择:连云港

当前位置: 连云港学大教育 > 连云港资讯 > 连云港

中学生必知哲理-老子的为道三境界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7-14 18:09:59

我们都知道在中学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要把握好课本上的内容,还要了解很多课外知识。针对课外必知哲理的学习,我们学大教育专家为大家带来了中学生必知哲理-老子的为道三境界,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的学习。

清有王国维的为学三境界,今于此借用,来谈谈老子的为道三境界。

既然在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上已谈了许多,还是趁热打铁,下面的章节先放放吧。不入状态,难读老子。

我本主张“状态”,为何又用了“境界”,请注意,我用的是王国维的“境界”,那是已经升华为感觉上的东西,正好借来用,也便于我的表述。

在开篇的第一章,老子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是刚开始,还没有进入状态,更无境界一说,但也起步了,开始入门了,要坚持。

到了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简本作“守中笃”,我认为更好,“虚”与“静”有重复意,而“中”更适合表达这种身心状态,以后另文详述)。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回进入了状态,还保持了很久,并有所得: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原来,别看万物庞杂,原来各有自己的章法,各有自己的门道,最终,都会归于沉寂,新一轮的热闹又开始上演。“有”终将消失,而“无”方得新生。而这些,并不能轻易发现,为什么呢?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彼此作用,相互勾结,简直一团乱麻。但是,你在致虚守中的情况下,观察它他的运动变化,你就能看见它们之间的界限,所谓“以观其徼”即是。

到了这一步,可以办事了,老子说:知常曰明。。。没身不殆。到此,据我感觉,可以算是为道第一境界。在此一境界,不再为许多事情所困惑,明白了基本的事理。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生活中,不为诸多的名利所牵制,做了一个精神上自由的人,来去随心,收放自入。明确自己的位置,言行举止,流畅得体。这种感觉,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大体相当于孔子的“不惑”吧,当然,千万别等同,因为一个讲的是理,一个讲的是心。

这当是第一境界。

这一境界应该不难做到,几年下来,应该就有感觉了吧。此时该是相当于小鸟羽翼初成,可以试飞吧。想来不易,需要时间养成习惯,保持习惯方能进入状态,而保持状态才有感觉,有了感觉才可调用。

在第十章,老子开口即以反问的方式提出要求: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即是说:你能让自己的身心保持这种状态而不改变吗?换句说说:你已经进入了第一境界,要注意保持啊!

接下来是:抟气致柔,能婴儿乎?也就是说,能长时间很好地坚持保持第一境界,当有段时间感到身心轻松自在的时候,胸腹中感觉象是有种软软的像气一样的东西,并且有向四肢扩散的趋势,身体过去不舒服的地方也消失了,但更像是被掩盖了。而且,那个气还可被调动。

同时,你还会感觉心中一下变得敞亮起来,一点点念头,情绪的细微波动,都在这里变得很清晰。到了这时,老子警告道: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我想以上即算是为道的第二境界了,那是在第一境界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渡方能达到的。对于这种身心状态的描述,不得不佩服老子那准确的描述。你想,那团软软的气充斥着你的体内,随着你运动而运动,浑身是那种温柔状态,随了婴儿,你想不到别的做比。最绝的是“涤除玄鉴,能无疵乎”,平时,我们心里似乎总是装了许多东西,真就到了这个状态,突然感觉真的像是有一面镜子,一点点的牵挂都会孤零零地悬在那里,特清楚。除了用镜子照来表达,没有更合式的词汇。由此看来,心中干净,无牵无挂,几人能为!

那么,到了“能婴儿,能无疵”之后呢,我想是第三境界了。全书个人未发现具体描述,我也没有具体感觉,只好在这里空着,待有高手修成再说。

以上是个人感受结合老子的文字而言。而且,有了这些感受之后才认识老子和老子的文字的。如果大家没意见,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和老子当是同学关系,只是我们同校不同班,他比我早几年,好像,我清晰地看见了他的背影。

最后想补充一点:道教请老子,的确有其充分的理由。

中学生必知哲理-老子的为道三境界经过上文的讲述我们已经知道了,希望同学们在中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多了解学习一些课外的必知哲理。

相关推荐
热点资讯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