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课件就能够很好地预习课文,从而更好地在课堂上与教师讲课同步。那么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和总结一下关于高中语文一碗阳春面课件的相关信息,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的来学习一下课文的重点。
一碗阳春面
栗良平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小说表现面对艰难而不屈服的的精神;
2.体会以“阳春面”为线索,由“一”到“三”的变化过程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体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意义。
2.难点: 本文结构中的“蓄势”和“悬念”。
三、教学时数:
课外自读课文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词语补释:
*打烊:商店晚上关门停止营业。烊yàng P264注②
*款待:亲切优厚地招待。
*抚恤:(国家或组织)对因公受伤或残废的人员,或因公牺牲及病故的人员的家 属的费用。抚恤fǔxù
*轶事:世人不大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又作“逸事” 轶yì
*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办,形容受窘或发慌。措:安置,处理。
*摇曳:摇荡。
自读思考题:
1.母子三人为什么要在顾客都散尽后,才去北海亭面馆吃面?
2.他们为什么连续三年都在同一时间到北海亭面馆吃面?
3.他们已经好几年没有再来北海亭面馆吃面了,老板夫妇为什么还要年年将二号 桌上摆好“预约席”的牌子?
4.在这母子三人身上,主要体现了怎样一种精神?
5.在老板夫妇身上,主要体现了怎样一种社会公德?
6.这母子三人、老板夫妇及店里的其他人身上是否有一种共同的值得赞许的思想 或感情?
7.那女人购买阳春面时,为什么“怯生生地问……”“可以吗? ”
8.文中为什么三次写那女人穿着“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的短大衣”?
9.当弟弟开始读《一碗阳春面》的作文时,哥哥“感到很丢脸”,当弟弟“激动 地大声朗读时”,哥哥的“心里更感到羞愧”。这里的“丢脸”与“羞愧”是 否为同样的原因?
10、当“两位西装笔挺,手臂上搭着大衣的青年走了进来”时,为什么“大伙都 松了口气”,继而又发出了“轻轻的叹息声”?
11、结尾段时“雪”“窗子”“布帘子”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简介:
栗良平,本名叫伊藤贡,昭和十八年(即1943年)出生于日本北海道砂川市。高中毕业后,在医院当了十年职员。以后,他到日本各地搜集民间流传的故事,从事文学创作,并登台“口演”(类似中国的说书)自己创作的故事。
《一碗阳春面》自1988年12月问世后,很受欢迎。日本的许多文学杂志纷纷转载。这篇小说的单行本出版后,也被争购一空。日本电视台还多次播放了作者“口演”这篇小说的情景。
题旨:
本文标题有写实和写虚双重含义。
写实是指这“一碗阳春面”构成了全文的线索,是小说常用的“物线法”中的“物”,如《药》中的药,《项链》中是项链一般,将人物、情节、环境贯串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写虚是指这“一碗阳春面”在全文中还具有象征意义: 阳春面与“春”密切相关,在大年夜吃面,更寄托了吃面人对新春、对未来的憧憬。这母子三人承受着重大的精神打击,背负着沉重的债务,本可以在家吃些更省钱的晚餐,本不应向老板夫妇显露出自己窘迫的家境,但他们一年又一年地来到了北海亭面馆,虽然“怯生生”,但是有勇气三人合吃一碗阳春面。这样的典型情节使这“一碗阳春面”具有了团结、向上、奋争等多种美好的含义。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和总结的关于高中语文一碗阳春面课件的相关信息,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很好的将其中的重点和难点掌握住,从而为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